140项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项目根据职业类型和技能等级可分为以下三类,具体如下: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
涵盖经济、教育、卫生、环保、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
-
准入类 (22项):如会计职称、经济师、注册建筑师、一级建造师等,需通过严格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
-
水平评价类 (36项):如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等,侧重评价从业者在本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
主要针对技术技能型岗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
-
工种调整后 :2021年修订后纳入目录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共13项,例如焊工、导游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等;
-
历史数据 :2017年目录曾包含81项,2021年通过调整减少至13项。
三、其他相关证书
部分证书虽未直接纳入职业资格目录,但属于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72项):针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的工种,如中式面点师、美发师等,分为初级工至高级技师8级;
-
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针对特定技能,如电工证、制冷证、导游证等,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考核。
四、证书等级体系
所有证书均分为五个等级:
-
初级(五级) :学徒工;
-
中级(四级) ;
-
高级(三级) ;
-
技师(二级) ;
-
高级技师(一级) 。
五、证书作用
-
上岗必备 :部分岗位(如建筑、会计、法律等)需持证上岗;
-
职业发展 :等级晋升与薪资待遇挂钩;
-
国际认可 :部分证书(如导游证)是境外就业的法定要求。
以上信息综合了近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调整,具体可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的最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