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常见的骗术话术有哪些?
在教育培训行业,一些不良机构为招揽生源、获取暴利,常常使用各种骗术话术。这些话术往往极具诱惑力和误导性,令家长和学生防不胜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骗术话术及解析:
-
“包过保过”承诺:
- 话术:“只要报名我们的培训班,保证你能通过考试,拿不到证书全额退款!”
- 解析:这种承诺往往不靠谱。通过考试不仅取决于培训质量,还与个人努力、基础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机构所谓的“包过”很可能只是为了吸引报名,而退款条件则可能极为苛刻。
-
“名师效应”宣传:
- 话术:“我们的老师都是来自名校的资深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 解析:名师固然能提升教学质量,但并不意味着普通老师就教不好。有些机构利用家长和学生对名师的盲目崇拜,虚构名师背景或夸大其教学能力,以达到招生目的。
-
“低价诱惑”策略:
- 话术:“现在报名只需99元,原价1999元的课程等你来抢!”
- 解析:低价课程可能只是引流手段,后续可能会有各种隐形消费,如教材费、考试费等。低价往往意味着课程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只是一些基础内容的简单堆砌。
-
“就业保障”谎言:
- 话术:“只要你参加我们的培训,毕业后我们负责推荐工作,月薪过万不是梦!”
- 解析:就业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需求、个人能力等。机构所谓的“就业保障”很可能只是空头支票,或者推荐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
-
“个性化定制”噱头:
- 话术:“我们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让你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 解析:个性化教学确实能提升学习效果,但需要机构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有些机构打着个性化的旗号,实则只是为了提高收费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无实质性差异。
总结:面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种话术,家长和学生应保持理性和警惕。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多方了解、实地考察,并结合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决策,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