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作业危险源辨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环节,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等高风险作业场景。 准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预防80%以上事故。关键亮点包括:动火作业的火星控制、受限空间的氧气监测、高处作业的防坠落系统、电气作业的绝缘防护等,需结合具体场景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 动火作业:易燃易爆环境需彻底清除可燃物,设置隔离屏障,配备灭火器材,并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浓度。电焊回路严禁搭接下水道,气瓶间距需大于5米。
- 受限空间作业:强制通风与氧气检测(18%-21%为安全范围),使用防爆灯具和长管呼吸器。进出通道需畅通,监护人与作业人员保持信号联动。
- 高处作业:安全带、安全网双重防护,工具装入防坠袋。六级以上大风或暴雨立即停工,石棉瓦等轻型材料需承重板加固。
- 临时用电作业:线路架空高度不低于2.5米,配电箱防雨且配备漏保。潮湿环境电压≤12V,严禁私拉乱接。
- 吊装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如超负荷、信号不明等),划定警戒区,专人指挥。吊臂下严禁站人,恶劣天气暂停作业。
- 盲板抽堵作业:选用带手柄的合规盲板,30米内禁明火。拆卸前泄压至常压,操作人员避免正对介质泄漏方向。
- 破土作业:地下管线需提前标记,机械挖掘时设专人监护。边坡加固防坍塌,配备气体检测仪防中毒。
- 断路作业:设置绕行标识与警示灯,施工材料规范堆放。完工后彻底清理路障,恢复交通前需验收。
提示:危险源辨识需结合动态风险评估,作业证审批与现场监护缺一不可。定期培训提升人员应急能力,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强化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