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实践环节,通过系统学习器件原理、电路设计与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核心价值在于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涵盖从器件选型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同时强调创新思维与绿色能源意识的培育。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课程目标与核心能力
知识层面需掌握整流、逆变等基础电路原理,理解IGBT、MOSFET等器件的特性;技能层面要求能独立完成电路仿真、参数计算及实验调试。情感目标聚焦于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兴趣,强化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按“基础-应用-创新”三阶段展开:- 器件基础: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与选型标准;
- 典型电路:单相整流、变频电路的设计与效率优化;
- 综合实践:结合太阳能逆变或电动汽车驱动等真实场景,完成从仿真到实物验证的全流程。
-
EEAT标准下的内容优化策略
- 经验性:融入教师团队的实际工业项目案例,如风电变流器设计中的故障排查经验;
- 专业性:引用IEEE标准中的参数计算公式(如损耗分析公式),并标注行业权威教材来源;
- 可信度:提供实验室实测数据对比仿真结果,例如示波器捕捉的PWM波形图。
-
教学方法与评估
采用任务驱动法,如分组完成“高效DC-AC转换器”设计,考核包含电路性能指标(如THD<5%)和团队答辩表现。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课前预习Multisim仿真教程,课堂聚焦难点讨论。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需紧跟技术迭代(如宽禁带半导体应用),建议学生通过开源硬件平台拓展实践,同时关注国际会议(如APEC)的前沿议题,将工程实践与学术视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