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训(1897—1977)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他因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验证“康普顿效应”享誉国际,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顶尖科学家,并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
早年求学与学术突破
吴有训生于江西高安,1921年赴美留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康普顿教授。他通过15种元素的X射线散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提供关键证据,成果被国际学界广泛引用,其名曾与“康普顿效应”并列(后谦逊拒绝此提法)。 -
归国育人与科研奠基
1926年,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首个近代物理实验室,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1930年发表于《自然》的论文,成为中国本土首篇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论文。他倡导“重学术、轻名利”的教育理念,培养出22位院士,包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钱三强等。 -
科技领导与社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吴有训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持制定“12年科学远景规划”,推动原子能、电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布局。他坚持学术独立,曾以辞职**当局干涉教育,保护进步学生,被誉为“一身正气”的教育家。
吴有训的一生印证了科学报国的理想,其学术成就与教育遗产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科学界。若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实验细节或教育思想,可查阅相关传记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