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承诺书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具有法律效力,核心要点包括双方自愿、内容合法、签署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且不违背公序良俗。手写形式本身不影响效力,关键在于实质要件是否满足。
-
法律效力的基础条件
承诺书需满足《民法典》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要求:签署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成年人神志清醒);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涉及违法犯罪无效);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无欺诈、胁迫)。 -
形式要求:手写与签名的有效性
法律未规定承诺书必须打印或公证,手写签名即视为有效。按手印非必需,但签名需真实可验证。若涉及重大权益,建议通过见证或公证增强证明力。 -
内容合法性与具体场景
承诺书内容需明确具体,例如债务承认、财产分配等。若承诺事项违反公序良俗(如“分手补偿协议”可能无效)或超出法律允许范围,即使手写也无效。 -
争议解决与证据效力
手写承诺书可作为诉讼证据,但需结合其他材料(如聊天记录、见证人证言)佐证真实性。若一方质疑签署自愿性,法院将综合审查签署背景及内容合理性。
总结:手写承诺书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实质要件而非形式。为确保权益,建议明确条款、留存签署过程证据,复杂事项咨询专业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