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工入门基础知识涵盖电路理论、设备分类、安全规范及测量技术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电路基础
-
核心组成
电路由电源(如电池)、负载(电动机、灯具等)和中间环节(变压器、导线、开关)构成,形成电流流通通路。
-
基本物理量
包括电流、电压、导体(易导电物质)、绝缘体及半导体,欧姆定律($U=IR$)是核心计算公式。
-
交流电特性
井下普遍使用三相交流电,其电压和电流大小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需通过整流设备转换为直流电。
二、电气设备分类与结构
-
设备分类
分为发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等。
-
结构组成
包含机壳、绝缘层、接线端子及核心电气元件,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三、安全规范与负荷管理
-
三级负荷划分
-
一级负荷(保安负荷):如通风机、主排水设备,需双电源供电。
-
二级负荷:如采区变电所,可能需备用电源。
-
三级负荷:如辅助车间设备,通常无需备用电源。
-
-
安全要求
需遵守“三专两闭”原则:专用变压器、开关、线路,以及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
四、测量与维护工具
-
常用仪表
接地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兆欧表(瓦斯浓度低于1%时使用),用于检测电路状态和绝缘性能。
-
设备维护
例如离心水泵需定期检查轴承润滑(滑动轴承每2000-2500小时换油),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供电系统设计
采用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三线制,确保电压稳定。井下电缆需选择铠装或矿用橡套软电缆,优先考虑耐腐蚀、重量轻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