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证函盖章存在以下主要风险,需结合具体情况谨慎处理:
-
数据不符风险
若询证函内容与实际账目存在差异,盖章确认可能被对方用于审计或法律程序,导致企业承担不实债务或法律纠纷。例如,若金额错误或存在隐含条款,盖章后可能被认定为默认欠款。
-
印章使用不当风险
-
合同章与公章混用 :若询证函与合同无直接关联,仅使用合同章可能被对方质疑法律效力。
-
未使用指定印章 :若公司内部或法律要求使用公章、财务章等,仅用合同章可能引发合规风险。
-
-
法律程序争议风险
在司法程序中,未盖章的询证函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伪造,导致证据不被采纳。例如,法院文书需加盖公章,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工作人员疏忽或伪造。
-
内部政策与合规风险
若公司处于审计、财务核查等特殊时期,盖章需经过更严格的审批流程。擅自盖章可能违反公司政策,甚至触犯财务规定。
建议 :
-
仔细核对询证函内容,确认数据与实际一致后再盖章。
-
优先使用公章或财务章,避免混用合同章。
-
若对方要求盖章但存在争议,可要求书面确认函或通过法律途径协商。
-
在特殊时期(如审计)盖章前,咨询法务或财务部门,确保符合公司政策与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