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据显示,市场底通常低于政策底,且滞后1-3个月出现,但特殊情况下(如政策力度极大或市场估值已极低)两者可能持平或形成“W双底”。
-
政策底先于市场底形成
政策底是监管层通过降息、增持、财政刺激等组合拳干预市场后的阶段性低点,而市场底需等待投资者情绪彻底修复。例如2008年政策底(9月19日)与市场底(11月4日)相隔46天,上证指数从政策底3270点继续下探至市场底1664点,跌幅达49%。 -
市场底更低的根本原因
政策底出现时,市场仍受基本面下行、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压制,导致反弹后二次探底。2015年股灾期间,政策底(2850点)后市场底(2638点)再创新低,因杠杆风险未完全出清。 -
例外情况:政策力度决定底部差异
若政策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如2008年“4万亿计划”),市场底可能接近政策底。2020年疫情初期,政策底(2685点)与市场底(2646点)仅差39点,因央行紧急投放流动性。 -
“W双底”的常见形态
近十年A股多次出现政策底→反弹→二次探底→市场底的模式,如2018年10月政策底后,2019年1月才确认市场底,两者形成“W”结构。
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关注政策底后的1-3个月窗口期,但需警惕情绪波动带来的二次探底风险。历史规律显示,耐心等待市场底往往能捕捉更安全的入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