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是否构成学术不端,取决于修改的性质和目的。 关键点在于:修改是否涉及内容造假、数据篡改或欺骗性行为,而语言润色、逻辑优化或符合期刊规范的调整通常是被允许的。
-
合理修改的范畴
论文修改是学术写作的必要环节,包括语言纠错、结构调整、引用补充等。这类修改旨在提升论文质量,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谨,且不改变研究核心内容或结论。例如,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通过专业润色服务优化语法,或导师指导调整论证框架,均属于学术规范内的行为。 -
学术不端的红线
若修改涉及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隐瞒关键信息或恶意误导审稿人,则构成学术不端。例如,发表后悄然篡改原始数据且未声明,或委托第三方代写核心内容,均会破坏学术诚信。 -
AI与第三方服务的边界
使用AI工具辅助语言润色或格式调整需透明声明,但完全依赖AI生成内容或伪造实验结果属于违规。期刊通常要求作者明确标注AI使用范围,并保留对研究原创性的绝对主导权。
论文修改本身是学术严谨性的体现,但需坚守真实性、透明性原则。研究者应区分“优化”与“造假”,确保所有修改服务于学术价值而非欺骗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