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是贫困户的一种特定类型,指已完成审批流程、建立贫困档案并纳入国家扶贫系统动态管理的家庭,其核心特征是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且需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等严格程序认定。
-
建档立卡户的本质
建档立卡户是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官方贫困人口标识,需满足收入低于扶贫标准(如2020年人均4000元)且“两不愁三保障”未达标的条件。其认定需经农户申请、数据比对、民主评议及多层公示,确保公平性。 -
与普通贫困户的区别
建档立卡户属于贫困户的子集,但贫困户范围更广,包括未建档的边缘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户享受动态管理,脱贫后可能退出系统,而普通贫困户的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或政策差异更灵活。 -
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
建档立卡户脱贫需满足收入稳定超标且“三保障”落实,经村评议、乡镇验收等程序方可退出。但存在“四不退”原则,如收入不达标或保障未落实则不予退出。 -
政策覆盖的特殊性
建档立卡户可优先享受产业扶持、医疗教育补贴等专项政策,而普通贫困户可能仅依赖低保等基础保障。例如,特困供养户需通过识别程序才能纳入建档立卡。
总结:建档立卡户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核心对象,其认定与退出均严格规范。若家庭符合贫困标准但未建档,需主动申请并完成流程才能纳入帮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