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买车后一般不能继续享受低保待遇,购车行为通常被视为家庭经济状况改善的标志,超出低保政策规定的财产限额。但若购车后主动申报并配合重新审核,或车辆属于政策豁免范围(如残疾人代步车),可能保留资格。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政策核心原则
低保旨在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购车(尤其是**或全款购买)会被认定财产超标。多地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名下无机动车辆(特殊车辆除外)是低保资格前提。 -
主动申报与审核流程
购车后需立即向民政部门提交购车合同、**协议等材料,触发家庭经济状况重新评估。隐瞒不报可能导致资格取消及追回已发低保金。 -
例外情况
残疾人功能代步车、价值2万元以下的治疗用车等不受影响。部分地方允许家庭保留1辆3000元以下的摩托车或电动车。 -
法律风险提示
通过“背户”(将车辆登记他人名下)逃避审查属违规,一经查实将取消资格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总结:低保户购车前应充分评估政策风险,优先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若确需购车,建议提前咨询民政部门并保留合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