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农保(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在制度定位、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已实现合并。具体说明如下:
-
制度整合与名称变更
自2014年起,我国将原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合并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统称“城乡居保”或“居民社保”。这一改革消除了城乡户籍差异,覆盖范围更广。
-
覆盖对象差异
-
传统农保 :仅针对农村户籍居民,如农民、农民工等。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覆盖所有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包括城镇无业人员、灵活就业者及农村户籍居民。
-
-
保障内容与缴费方式
-
保障内容 :两者均提供基础养老金,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了医疗保障(如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障,形成“社保+医疗”模式。
-
缴费方式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如村委会代缴)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缴费档次通常设13个级别。
-
-
法律依据与实施时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现行法定制度,由国务院于2014年正式推行,取代了原有的农保和城居保。而传统农保(新农保)已于2014年整合至新制度中。
总结 :当前“农保”一词已不再使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统一后的新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兼具养老与医疗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