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残疾证的低保是否会被取消,取决于家庭实际经济状况而非残疾证本身。只要家庭人均收入持续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未隐瞒财产或收入变动,残疾证持有者的低保资格通常不会受影响;但若家庭收入超标、提供虚假材料或拒绝配合核查,则可能面临取消。以下是关键分析要点:
-
低保与残疾证的独立评估机制
低保审核以家庭经济条件为核心,残疾证仅作为辅助参考。例如,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低保,但若其家庭收入超过标准(如因就业或财产增加),低保仍可能取消。反之,残疾证失效但经济仍困难者,低保可保留。 -
触发低保取消的常见情形
- 收入超标: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线,或通过就业、补贴等渠道稳定增收。
- 隐瞒信息:未如实申报收入、房产、存款等资产变动,或伪造证明材料。
- 拒绝核查:不配合民政部门入户调查或收入核实,导致无法评估真实情况。
- 高消费行为:如雇佣专职护理、购置高价资产等,显示实际生活水平高于低保标准。
-
残疾证的特殊政策衔接
部分地区的“两项补贴”(生活补贴与护理补贴)与低保并行发放,但互不影响。例如,低保户残疾人可叠加申领补贴,但若低保资格取消,仅影响低保相关增发待遇,不自动终止残疾补贴。
总结建议:残疾证持有者应定期核对家庭收入变化,主动申报经济状况调整,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导致资格争议。若对取消决定存疑,可向民政部门申诉或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