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行人不买小米?核心原因在于其硬件质量、软件体验、售后服务与品牌定位的短板,尤其是性价比策略下牺牲的耐用性、MIUI系统的广告干扰,以及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追求品质与稳定性的专业人士转向其他品牌。
-
硬件质量与耐用性争议
小米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但部分机型存在屏幕发黄、主板故障等品控问题。懂行人更看重长期使用稳定性,而小米的塑料中框、散热设计不足等问题,在高负载场景下易引发过热降频,影响用户体验。 -
软件体验与广告泛滥
MIUI系统因预装38款第三方应用和系统级广告被诟病,关闭广告需手动操作20余项设置。内行人偏好纯净的原生Android或更稳定的定制系统,而小米的广告推送和兼容性问题(如金融类App闪退)降低了使用效率。 -
售后服务的信任危机
用户反馈售后维修周期长、网点覆盖不足,部分机型换机需等待15天以上。相比之下,苹果、华为等品牌的快速响应和专业服务更符合懂行人对售后保障的高要求。 -
创新力与核心技术短板
小米依赖供应链技术(如高通芯片),自主创新多集中于营销而非核心技术突破。懂行人更青睐苹果的A系列芯片或华为的麒麟处理器,这些品牌在芯片、影像算法等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更具吸引力。 -
品牌定位与价值落差
小米长期主打“性价比”,但近年售价上涨(如小米15起售价4499元)却未同步提升高端质感。追求身份认同的专业用户,可能转向设计更精致、品牌溢价更高的竞品。
总结:小米的性价比策略虽吸引大众市场,却难以满足内行人对品质、稳定性和技术深度的需求。若您更看重长期使用体验而非参数堆砌,建议优先考虑售后完善、创新力强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