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延迟、虚假宣传、合同陷阱
关于补差价的套路,需结合不同场景进行具体分析,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类型及防范建议:
一、电商补差价套路
-
退款延迟补差价
卖家以商品降价、促销活动等为由,要求买家申请退款后补差价,常以审核延迟为手段占用资金。例如,买家购买时标价25元/小时,实际仅发放15元,承诺后续补齐差额,但需工作满4个月才能收到全部工资。
-
虚假宣传诱导补差价
卖家通过夸大优惠力度(如“厂方指导价非原价”)诱导买家接受补差价,实际可能利用合同条款规避责任。部分商家会在商品详情中添加补差价链接或选项,强制买家配合操作。
-
合同陷阱
-
单份合同不透明 :中介或商家提供单份合同,差价支付条件模糊,甚至以“看跌期权”形式约定。
-
双份合同规避责任 :以公司内部员工名义签订合同,切断与买家的法律关系,导致差价无法追讨。
-
二、劳务补差价套路
-
工资分期陷阱
例如,中介承诺每小时32元工资,其中8元需工作满3个月后再支付,否则无法拿到应得金额。此类分期方式迫使求职者接受低工价以完成合同期。
-
虚假宣传与实际不符
工资标准、工作内容等与招聘信息严重不符,但中介以“再工作一个月补齐”等话术维持合同。
三、房产补差价套路
-
面积缩水
开发商通过虚列公共面积(如楼梯、电梯井)、墙体厚度减少等手段,使实际使用面积小于合同面积,再以补差价形式弥补差异。
-
层高与设施虚假宣传
宣传中的层高与实际不符,或共有设施使用年限被夸大,购房者需接受差额或额外费用。
四、防范建议
-
签订规范合同
-
确认合同条款清晰,补差价条件明确,避免使用“口头承诺”或“看跌期权”等模糊表述。
-
对于分期支付,要求提供银行流水或第三方支付凭证。
-
-
多方核实信息
-
价格变动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避免依赖中介单方面通知。
-
工资类工作应要求现场签订合同,保留沟通记录。
-
-
保留证据**
- 价格、沟通记录、支付凭证等均需妥善保存,遇到纠纷可通过淘宝客服、消费者协会或法律途径**。
若遭遇疑似套路,建议优先通过平台投诉机制处理,如淘宝的“七天无理由退换”或“补差价专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