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等级划分标准分为6个等级,从优到严重污染依次为:一级优(0-50)、二级良(51-100)、三级轻度污染(101-150)、四级中度污染(151-200)、五级重度污染(201-300)、六级严重污染(>300)。 级别越高,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影响越显著,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
一级优(0-50)
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极低,适合所有人群正常活动。此时空气清新,无健康风险,可放心进行户外运动或开窗通风。 -
二级良(51-100)
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极少数敏感人群(如哮喘患者)可能感到轻微不适。建议此类人群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普通人群无需特别防护。 -
三级轻度污染(101-150)
易感人群(儿童、老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症状可能加重,健康人群可能出现喉咙不适。建议敏感群体减少高强度户外运动,普通人群适量减少长时间暴露。 -
四级中度污染(151-200)
污染物对健康人群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易感人群症状明显加剧。建议患者避免户外锻炼,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并佩戴口罩。 -
五级重度污染(201-300)
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运动耐受力下降。儿童、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应留在室内,普通人群尽量避免外出,必要时佩戴专业防护口罩。 -
六级严重污染(>300)
污染达到最高级别,对人体危害极大。所有人群均应避免户外活动,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外出时务必做好全面防护。
了解空气质量等级有助于科学安排生活与出行,尤其在污染天气下,根据级别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健康风险。建议通过权威平台实时查询当地AQI数据,灵活调整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