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估
现状监测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系统地调查和评估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点的环境质量状况。根据应用领域和目的的不同,现状监测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环境现状监测(建设项目前期监测)
-
定义与作用
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系统性调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为环保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
主要任务
-
收集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参数;
-
分析环境背景值及现状变化趋势;
-
确定项目影响评价的范围和重点。
-
-
适用场景
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业园区规划、资源开发项目前期评估等。
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常规环境管理)
-
定义与作用
间断或连续监测火力发电厂等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观察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主要任务
-
布点采样与分析测试(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
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
-
提出环境质量改善对策建议。
-
-
适用场景
工业污染源监管、环境质量公报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
三、数据来源与方法
-
数据来源 :
① 监测站出具的定期监测报告;
② 改扩建项目前的验收报告;
③ 建设单位的常规监测数据。
-
关键因子 :
根据项目类型选择监测因子,如生活污水需重点监测COD、BOD、氨氮等,燃煤项目需关注TSP、SO₂、NOₓ等。
总结
现状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环境质量数据,为项目决策和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其核心在于“现状评估”与“趋势预测”的结合,既关注当前环境质量,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