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返贫监测对象认定程序是政府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或一般农户致贫而建立的动态识别机制,核心包括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五步认定流程(申报/排查—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公告—系统录入),强调“应纳尽纳”原则与综合风险研判。以下是关键要点:
-
三类对象的界定标准
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需满足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线(如2024年云南省为8700元),且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突发严重困难户则针对收入超线但因突发事件(如大病、灾害)导致刚性支出骤增、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无论是否为脱贫户均可纳入。 -
四种风险发现途径
农户可通过村级现场申请、全国防返贫监测APP、12317热线等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定期排查重点关注大病、残疾等特殊群体;部门通过医保、教育等数据筛查预警;舆情**等渠道补充发现潜在风险。 -
五步认定流程的实操细节
- 入户核查需采集家庭收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签署授权书以核查资产信息;
- 村级评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公示5天且需保护敏感隐私信息;
- 县级审核联动多部门复核房产、车辆、公职人员等10类“原则上不纳入”情形(特殊情况需综合研判);
- 系统录入要求在批准后10天内完成,确保动态管理时效性。
-
时效与争议处理
从发现风险到完成认定不超过15天,紧急情况可“先帮扶后补程序”。对评议未通过的农户,县乡需介入复核,避免“应纳未纳”或“体外循环”问题。
提示:政策执行需平衡“应纳尽纳”与精准识别,避免因机械套用收入标准或资产条件导致遗漏风险。基层工作者应熟悉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政策落地时既合规又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