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防返贫最新政策聚焦“两项并轨”与精准帮扶,通过动态监测、分层救助和产业就业联动,构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长效机制。核心亮点包括:取消单独监测对象分类,整合至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试点地区推行“一键申报”15天快速响应机制;医疗教育住房等“三重保障”覆盖率达90%以上;过渡期后帮扶政策延续至2026年,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
-
动态监测体系升级
全国25个省份已实现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平台数据互通,农户可通过扫码申报或基层排查纳入监测,重点识别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九类风险群体。甘肃庄浪等试点地区将原监测对象直接纳入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范围,审核时限压缩至15天,4072名脱贫人口通过系统化救助消除返贫风险。 -
分层分类帮扶措施
- 健康帮扶:监测对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大病专项救治,医保参保资助比例按60%-100%阶梯式覆盖;
- 教育帮扶: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多子女家庭可叠加申领“雨露计划”;
- 产业就业联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监测对象,特色产业项目配套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免息),建立“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
政策衔接长效机制
过渡期后(2026年起)仍保留风险消除评估机制,对收入不稳定群体延续产业培训、金融贴息等帮扶。广东等地将监测标准动态调整为农村低保1.5倍(2025年为11610元/年),并建立兜底对象“暂不消除风险”备案制度,防止政策断崖。
防返贫政策已从攻坚期“保生存”转向振兴期“防风险”,未来需持续优化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帮扶资源整合。建议困难群体主动申报需求,基层工作者强化风险预判,共同筑牢返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