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在审核低保资格时,有权依法查询低保户的所有银行卡信息,但需遵循法定程序且以核实经济状况为目的,不会随意全面调查。这一权力由《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旨在确保低保资金精准发放至真正困难的家庭,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
-
法律依据与权限范围
民政部门查询低保户银行卡的合法性源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及地方性法规。核查范围包括银行存款、电子支付账户(如微信、支付宝)等,但仅限于审核低保资格的必要信息,如家庭收入、资产状况等,并非无限制调取所有交易记录。 -
查询方式与程序
常见操作包括:要求申请人主动提供银行账号、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金融机构协作核查、抽样检查或接受举报后启动调查。查询需出具书面通知或法律文书,银行配合时需严格保密,避免信息泄露。 -
低保户的权利与义务
申请人需配合民政部门的合理调查,如实申报经济状况。若发现民政部门越权查询或滥用信息,低保户可提出申诉或寻求法律救济。隐瞒财产(如大额存款、高档消费品)将面临取消低保待遇的风险。 -
隐私保护与监督机制
民政部门的查询行为受法律约束,不得用于非审核用途。部分地区通过公示低保名单接受公众监督,既防止“骗保”行为,也倒逼核查流程透明化。
总结:低保资格审核中的银行卡查询是民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但需平衡公平性与隐私保护。申请人应理解并配合合法调查,同时关注自身权益,遇争议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