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沟通,知情同意
医患沟通制度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核心保障,其核心制度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一、沟通贯穿医疗全过程
-
门诊阶段
医师接诊后3分钟内需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有创操作前必须获得知情同意。
-
入院阶段
入院时需完成病史采集后,由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诊疗方案及风险,并推行签字确认。
-
住院期间
-
定期向患者解释诊疗方法、风险及副作用;
-
病情变化或治疗方案调整时,需及时沟通并取得书面同意;
-
重症患者需建立病程沟通记录。
-
-
出院阶段
出院前1天需总结治疗情况、康复建议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资料;
自动出院患者需进行出院评估。
二、关键环节的沟通要求
-
高风险诊疗活动前
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风险、替代方案及费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重大决策前
如更换诊疗方案、使用贵重药品或医保外项目,需充分告知并取得书面同意。
-
经济负担较大时
术前需评估费用,向患者说明可能产生的经济压力。
三、特殊人群的沟通规范
-
儿童、老年人或智力障碍患者 :需由近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参与沟通并签署同意书;
-
危重患者 :病情恶化时应及时通知家属并办理签字手续。
四、沟通记录与反馈
-
记录要求
通过病程记录、护理记录或专门的沟通记录单,详细记载沟通内容及患者反馈;
门诊沟通需同步记录在病历中。
-
反馈机制
定期对沟通效果进行评估,针对患者投诉或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五、组织保障与培训
-
制度保障
医院需设立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完成基础沟通培训;
-
持续培训
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通过以上核心制度的落实,可有效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