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保新政策的核心变化包括:城乡标准差距缩小至25%以内、动态核查机制全面启用、严查“人情保”等违规现象,并首次将家庭刚性支出纳入核算体系。
-
保障标准双提升
城市低保月均标准突破600元(部分省份达956元),农村年标准提升至5247元,城乡差距从30%缩减至25%以内。四川等地明确要求农村标准不得低于城市的75%,通过消费支出公式动态调整(低保标准=人均消费支出×量化比例)。 -
资格审核更精准
新增“支出型贫困”认定,家庭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可抵扣收入。同时严查商铺、房产、私家车等资产,存款超当地最低收入12倍或注册公司者将被清退。全国已清退185万不符条件者,新增185.4万困难群众。 -
监管力度升级
建立“智能预警+人工复核”机制,季度更新名单。四级联动监督体系覆盖部、省、市、县,开通3000余个举报电话,48小时内完成核查。2025年累计查处违规案件160起,问责182名干部。 -
特殊群体专项保障
重度残疾人、大病患者可单独申请“单人保”。471.4万特困人员享受专项供养,76.9万突发困难家庭获应急救助,120万老弱病残新增纳入保障。
低保政策正从“收入兜底”转向“多维救助”,通过动态调整与精准识别,确保资金真正惠及困难群体。建议符合条件者及时申请,避免因信息滞后错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