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航海学院协同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举措,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行业适配性强的航海类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具体措施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广州航海学院与多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如与维脉科技共建科产教融合基地,围绕智慧交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学校还与广东海事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动现代航运业发展。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平台
学院新建船舶动力定位实验室、轮机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特色实验室,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研究院”,拥有多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科研与教学提供坚实保障。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学校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如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等,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邀请企业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讲授与毕业设计指导。
实际成效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超过80%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主要从事航运、海事管理等涉海类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科研成果与行业贡献
在极地材料研发领域,学校与鞍钢等合作,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国家极地船舶材料的国产化奠定基础。区域协同发展
广州航海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研究院建设,助力区域海洋经济与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结与展望
广州航海学院通过协同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国家航运业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