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是规范经济秩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核心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多部门协同监管和精准化问题整改,实现财经纪律从“软约束”到“硬杠杠”的转变。以下是当前财会监督工作的关键实践与成效:**
-
技术驱动监督升级
浙江省通过AI核查种粮补贴发放,解决传统人工造册的虚报漏洞,使补贴精准直达农户;金华市“财政智慧监管系统”利用智能预警和事中监管,3年发现问题212个,资金纠偏效率提升60%。技术手段不仅降低监督成本,更将风险防控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警”。 -
贯通协同的监督体系
杭州市“巡财联动”模式整合巡察与财会监督力量,实现“政治体检”与“专业检查”双效合一;江西省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的线索移送机制,全年移交问题23件,形成“查处-整改-问责”闭环。跨部门协作打破了数据孤岛,强化了监督威慑力。 -
聚焦民生与高风险领域
针对粮食安全、乡镇财政等关键领域,多地开展专项检查。例如,浙江省对36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层处理,绍兴市严打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造假,追回违规补助资金。此类行动直接回应群众关切,维护市场公平。 -
制度创新与长效保障
浙江省“1+1+N”制度体系(1个实施方案、1个责任体系、N项配套文件)明确五类主体监督职责;江西省出台26项乡镇资金监管措施,试点地区提前1年完成中央目标。制度设计为监督常态化提供了框架支撑。
财会监督的未来需持续深化技术应用、完善跨域协作,同时加强基层执行能力培训。 当前实践表明,只有将“数据+制度+人”三者结合,才能让监督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