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帐”修改为“账”的官方规范修订于2024年6月28日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修改源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明确要求相关法律条文中的“帐”统一改为“账”,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性分工。
- 法律依据: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会计法修正案,其中第十五条第七款直接规定将条文中的“帐”修改为“账”,结束了长期以来两字混用的历史。
- 语义区分:根据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账”专指与货币、债务相关的记录(如账本、记账),而“帐”仅用于指代织物类遮蔽物(如帐篷)。此次修法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分工。
- 行业影响:会计法作为财会领域的基础法律,此次修改推动全行业用字标准化,例如“账簿”“记账凭证”等术语全面替代旧写法,避免“帐号”“结帐”等常见错误。
- 历史背景:尽管“帐”在古代通“账”,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已标注“帐”为“旧同‘账’”,此次修法是对语言规范化的延续,回应了社会对用字准确性的需求。
此次修订不仅解决了法律文本的用字矛盾,也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书写标准。建议在财务、金融等领域严格遵循“账”字规范,避免因用字不当引发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