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会计制度全文以“双基础、双功能”为核心,通过统一核算标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资产与负债核算体系,实现政府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可比性与透明度提升,为财政资金监管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
“双基础”核算模式全面落地
新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核算方式,既反映当期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又准确计量政府资产、负债及运行成本。例如,固定资产需按月计提折旧,长期债务利息按实际发生确认,避免传统单一收付实现制下的财务信息失真问题。 -
预算与财务报告“双体系”协同
制度要求同步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前者关注预算执行合规性,后者侧重政府整体财务状况。新增“预算结余”与“累计盈余”科目,明确区分财政拨款结转与非财政资金结余,强化资金使用效率追踪。 -
绩效导向贯穿核算全程
新增“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模块,要求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嵌入绩效目标指标,实现“花钱必问效”的管理闭环。例如,专项资金需关联绩效评价结果,未达标项目将限制后续预算申请。 -
信息化与数据共享加速实施
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单位接入统一的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支持财务数据实时汇总与跨部门调取。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解决以往“信息孤岛”问题,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动态数据支撑。 -
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升级
建立“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三级内控框架,重点规范政府采购、基建项目等高风险领域流程。同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年度鉴证机制,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可信。
建议单位财务人员及时参加制度解读培训,结合本机构业务特点调整核算流程,并利用官方发布的配套操作指南完成过渡期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