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道教门派数量繁多,核心体系与分支超过20个主要流派,以全真道、正一道为两大主流,衍生出灵宝派、上清派、净明道等特色分支,不同时期还形成过地方性小众教派。
主要体系与流派
- 全真道:兴起于金元时期,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强调内丹修炼与戒律清修,分为龙门派、华山派等七大支派。
- 正一道:以符箓斋醮为核心,起源于汉末五斗米道,龙虎山天师道为其代表,涵盖茅山派、阁皂宗等符箓分支。
- 早期教派:汉代的太平道、五斗米道为道教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上清派(注重存思修炼)、灵宝派(擅长斋仪科仪)奠定经典体系基础。
特色分支与地方性教派
- 净明道:南宋时期融合儒家忠孝思想,以江西西山为中心,倡导“忠孝成仙”。
- 金丹派:唐宋时期注重外丹炼制,部分流派与内丹学说结合后逐渐融入全真道。
- 小众流派:如闽台地区的闾山派、融合武学的武当道,以及已消亡的神霄派、清微派等,体现道教在地域与实践方式上的多样性。
道教门派的兴衰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紧密关联,其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渗透于民间信仰与文化习俗中。了解这些流派,可更深入把握道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