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一体化预算调剂处理需遵循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确保资金合理配置。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
一、申请与审核流程
-
内部申请
-
填写预算调剂申请表,说明调剂原因(如人员变动、突发事件等)、金额、涉及科目及绩效目标变动,并附证明材料。
-
经单位内部会议审议,形成书面记录,确保调剂必要性和合规性。
-
-
逐级审批
-
部门内调剂 :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提交财政部门执行。
-
跨部门/跨级次调剂 :需联合申请,金额超50万元或涉及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划转时,报财政部门或政府审批。
-
二、系统操作与调整
-
预算管理系统调整
-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提交申请,同步更新政府采购、资产配置等信息。
-
根据审批结果调整预算指标,区分科目调剂(用途不变)和项目调剂(用途变更)。
-
三、执行与备案
-
资金执行
-
调剂后需退回已支付或在途资金,确保预算总金额不变。
-
执行调整后的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原则上不新增调剂。
-
-
财政备案
- 调剂结果需报财政部门备案,涉及“三公”经费或一般性支出增加的,需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注意事项
-
时效性 :跨部门调剂需在预算执行阶段办理,且金额受限(如50万元以内)。
-
合规性 :用途变更需报政府审批,特殊管控类项目需承担主体责任。
通过以上流程,可确保预算一体化调剂在合法合规框架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