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结合政策要求与实践经验形成系统框架:
-
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需明确绩效内容、指标及标准。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达成性,涵盖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要求。
-
科学评价体系构建
需制定包含“质”与“量”两部分的指标体系,例如量化指标(如预算完成率)与定性指标(如服务质量提升)。评价方法应结合成本-效益分析,确保结果客观公正。
-
双向沟通与过程监督
绩效管理需贯穿上下级沟通,包括目标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修订,以及绩效考核时的面谈环节。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考核,及时纠偏偏差。
-
结果运用与反馈机制
绩效结果应与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挂钩,并用于改进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需建立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管理改进依据。
-
政策与制度保障
以新预算法为依据,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监督考核流程,形成闭环管理。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全员绩效管理意识。
总结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以目标为导向,通过科学评价、双向沟通和结果运用,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