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以下是具体分析:
-
核心定位: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属于美育范畴。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情感体验与艺术实践实现审美提升。
-
育人本质: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强调育人功能。其本质在于通过音乐培养人的情感、品格与创造力,而非单纯培养音乐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以人格塑造为核心。
-
教学目标:情感与创造结合
音乐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与创造性培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融入审美过程。现行评价机制若过度强调“双基”训练,可能抑制学生的审美兴趣与创造力,导致音乐教育流于形式。
-
课程改革方向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推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差异,旨在提升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人格塑造与情感培养,需在教学实践中平衡技能训练与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