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政策正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资源平台建设等举措,加速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并促进教育公平。
-
课程体系分层推进
从小学到高中,AI教育内容呈现梯度设计:低年级侧重感知体验,高年级强调应用实践,高中阶段深入项目创作。政策鼓励将AI融入课后服务,结合任务式、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与数字技能。例如,教育部明确要求统筹信息科技、劳动等课程,构建跨学科教学场景。 -
师生数字素养标准化
政策将AI教师培训纳入国家计划,推动高校、企业人才进入中小学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制定师生数字素养评价体系。例如,《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智能研修平台提升教学能力。 -
资源平台与基础设施升级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AI专栏,汇聚高校、企业实验室资源,推动优质内容共享。浙江等地区试点教育大模型和算力中心,打造智能学伴、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应用场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
伦理安全与国际合作并重
政策强调AI教育需注重数据隐私保护和技术伦理,如浙江省方案要求建立语料安全审核机制。我国通过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平台,推动“慕课出海”和标准输出,增强全球影响力。
未来,AI教育政策将持续优化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为教育公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