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涵盖经济内容与信息层次两个维度,具体如下: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六大类)
-
资产类
核算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
负债类
反映企业需偿还的债务及代管资金,包括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递延所得税负债)。
-
共同类
具有双重性质,需根据期末余额方向界定(如银行同业拆借)。
-
所有者权益类
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
成本类
核算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如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
-
损益类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包括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和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按信息层次分类
-
总分类科目 :提供总括信息,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
-
明细分类科目 :提供更详细信息,如“库存现金”可细分为“库存现金日记账”。
三、特殊说明
-
备抵科目 :属于损益类科目中的特殊项目,用于抵减资产价值(如坏账准备)。
-
行政单位科目 :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增设“净资产类”(如固定基金、结余)和“收入类”科目。
以上分类适用于企业及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具体科目需结合实际业务场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