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核算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约定、实际工作天数以及国家规定的工资组成和支付标准,其中法定节假日工资、加班工资计算和最低工资保障是核心要点。
-
劳动合同约定与实际工作天数
工资核算首先依据雇佣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内容,结合劳动者每月实际工作的天数进行计算。工资总额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六类组成部分,确保全面反映劳动报酬。 -
法定节假日与特殊情况支付
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工资,且日工资或小时工资计算时不剔除法定节假日。婚丧假、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工资也应正常支付,保障劳动者权益。 -
加班工资计算标准
延长工作时间按不低于150%支付,休息日加班未补休按200%支付,法定休假日加班则需支付300%的工资报酬。此规定明确区分不同加班情形,强化劳动者补偿。 -
最低工资保障与同工同酬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并报备国务院。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工资分配需遵循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原则。
工资核算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组成、支付标准及特殊情形处理,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劳动者获得足额、合理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