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人工智能公务员是谁

北京首位人工智能公务员是“小亦”。以下是关于“小亦”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技术实现、角色与职责、应用案例与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北京首位AI公务员“小亦”

正式上线

北京首位AI公务员“小亦”在2024年6月正式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创新发布会上亮相,成为经开区数字政务服务的统一客服。
“小亦”的上线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展示了科技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

主要功能

“小亦”拥有200多万个海量知识,能够提供智能化咨询互动、精准化办事服务、自动化材料预审等多种掌上政务服务。例如,用户只需输入“公积金怎么提取”,小亦就能自动识别办理意图,快速答复并提供详细步骤。
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还通过智能对话引导用户完成事项,改善了用户体验。

社会反响

“小亦”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广泛好评,被誉为“高科技终于用对了地方”。这一评价反映了公众对AI公务员的高度认可和期待,认为其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与背景

技术支撑

“小亦”基于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开发,利用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供的算力资源,结合本地数据资源构建而成。该平台依托“1+3+3”的全新架构,具有多模型纳管、知识库运营、智能体汇聚等六大核心特点。
这种先进的技术架构确保了“小亦”的高效运行和广泛适用性,为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政务大模型的应用

北京经开区的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亦智”利用国产自主可控框架,结合本地数据资源,构建形成具有经开区认知能力的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实现了智慧政务小助手、迎商中心数字人、智能决策助手等多个场景应用。
这种大规模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为未来更多AI技术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角色与职责

智能化服务

“小亦”作为经开区数字政务服务的统一客服,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显著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例如,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
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还通过全流程数据留痕增强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策执行与监督

AI公务员在执行政策时,可以记录并保存详细的操作日志和数据信息,确保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源可溯。这种透明化的操作记录有助于提升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应用案例与前景

多地应用

除了北京,深圳福田区也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覆盖了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案例表明,AI公务员正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推动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未来展望

未来,AI公务员将全面融入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AI公务员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及效率。

北京首位人工智能公务员“小亦”的上线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服务领域的重要突破。其先进的技术支撑、多样化的功能和广泛的社会反响,展示了AI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AI公务员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政府决策过程

人工智能(AI)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化,从数据收集与分析、智能模拟与风险评估,到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AI技术正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效率和透明度。以下是AI如何影响政府决策过程的几个关键方面:

提升决策效率

  • 自动化办公系统:AI技术的引入使得政府能够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和智能审批流程,显著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智能客服系统:例如,某市政务服务中心引入智能客服系统后,日均处理咨询量从800件提升至3000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

优化决策质量

  • 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AI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帮助政府实时获取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找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支持。
  • 智能模拟与风险评估:AI能够进行智能模拟和风险评估,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的模拟分析,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效果。

促进决策透明化

  • 公众参与:智慧政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交互功能,可以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通过在线调查、民意征集等方式,收集公众意见,使决策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 决策过程记录:AI系统可以记录并保存详细的操作日志和数据信息,使得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源可溯、有史可查,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

增强决策科学性

  • 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模型和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实时、交互式的决策支持,通过智能算法的分析和推荐,辅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 人机协同:AI与人类公务员的结合,形成了“人脑+人工智能”的决策模式,增强了个人能力,提高了工作质效。

应对决策挑战

  • 技术适配与数据治理:在推动AI引入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解决技术适配、数据治理和干部的AI素养等问题,确保AI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决策的科学性。
  • 责任追溯:AI在决策中的应用也带来了责任追溯的挑战,需要明确AI系统的责任边界,确保在发生错误或疏漏时能够及时定位和处理。

目前最好的AI有哪些?

目前最好的AI工具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AI工具:

1. Deepseek

  • 特点:被誉为国产AI大模型中的佼佼者,性能卓越,开源免费。
  • 应用场景:写周报、做PPT、辅导娃作业、短视频脚本、直播话术等。
  • 优势:专治AI瞎编、摸鱼神器、搞钱攻略。

2. 谷歌Gemini 2.0

  • 特点:多模态AI王者,同时处理理解文本、图片、视频、语音。
  • 应用场景:图像识别、视频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
  • 优势:强大的多模态处理能力,适用于复杂任务。

3. Cursor AI

  • 特点:自动编程神器,小白也能轻松开发软件。
  • 应用场景:软件开发、代码生成、编程辅助。
  • 优势:降低编程门槛,提高开发效率。

4. RECRAFT

  • 特点:超强的AI设计软件,一键生成海报封面图片,矢量文件超清晰。
  • 应用场景:平面设计、海报制作、封面设计。
  • 优势:高效便捷,提升设计质量。

5. 可灵

  • 特点:腾讯公司开发的AI视频生成工具。
  • 应用场景:视频制作、剪辑、特效添加。
  • 优势:操作简单,生成效果自然。

6. 海螺

  • 特点:阿里公司开发的AI智能语音助手,支持国际多种语言的交互。
  • 应用场景:智能家居、语音助手、客服系统。
  • 优势:多语言支持,智能交互体验好。

7. 豆包

  • 特点:字节公司开发的多功能AI助手,智能问答、内容生成、语音交互。
  • 应用场景:智能客服、内容创作、语音助手。
  • 优势:多功能集成,用户体验佳。

8. DIFY

  • 特点:最强的AI代理应用开发平台,定制化AI应用轻松搭建。
  • 应用场景:AI应用开发、自动化工具、智能系统。
  • 优势:低代码/无代码,快速部署。

9. 炼丹家AI

  • 特点:专注AI聊天、智能写作、AI绘画的实用工具。
  • 应用场景:聊天机器人、内容创作、艺术设计。
  • 优势:功能全面,操作便捷。

10. 论文工具

  • 特点:极简设计的免费论文写作辅助神器。
  • 应用场景:论文格式整理、语法检查、内容优化。
  • 优势:智能高效,提升论文质量。

AI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AI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范围:

  1. 智能服务

    • 智能客服: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客服,解答公众咨询,如北京的首位AI公务员“小亦”。
    • 线上业务智能办理:通过智能化咨询互动、精准化办事服务和自动化材料预审,提升办事效率,如“小亦”提供的服务。
  2. 智能决策

    •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运用知识图谱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政务数据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如龙岗区的“问数小助手”。
  3. 智能监管

    • 智能化监管:借助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政务活动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化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如深圳福田区的“AI数智员工”。
  4. 智能协同

    • 部门间协同:打造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智能化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如深圳福田区的政务大模型应用。
  5. 职能重构

    • 岗位自动化:通过AI技术实现部分政府职能的自动化,如公文审核、民生服务和执法文书生成等,推动政务职能的深度重构。
  6. 与关键政务举措结合

    • “一件事一次办”:结合AI技术,简化与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办理效率,满足民众对高效政务的需求。
  7. 智能热线与搜索

    • 智能热线:基于大模型技术,提供智能热线服务,如中国移动的12345智能热线,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 智能搜索:提供政务智能搜索服务,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8. 公文生成与处理

    • 自动化公文生成: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公文,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 公文审核:通过AI进行公文内容的自动审核,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第一位人工智能公务员是谁》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9555.html

相关推荐

公务员有人工智能岗吗

公务员岗位中确实有人工智能相关岗位,这些岗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下是关于公务员岗位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详细信息。 适合人工智能专业的公务员岗位 大数据管理与技术支持类岗位 这类岗位主要负责数据采集与分析、算法设计、系统维护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专业在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方面具备专业优势,能够胜任这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 这类岗位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数据处理能力

2025-02-21 人工智能

怎么知道自己专业考公务员考哪类

要确定自己专业可以报考的公务员职位类别,需要了解自己的专业分类、查阅公务员招考公告、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关注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以及通过人际关系网络了解信息。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方法。 确认专业分类 查阅教育部专业目录 教育部专业目录 :首先,查阅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了解自己的专业属于哪个学科门类和大类。 专业名称和类别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考公属于哪个大类

人工智能(AI)考公务员的分类问题涉及到其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专业归属。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答这一问题。 人工智能考公务员的分类 电子信息类 根据多篇文章的明确描述,人工智能考公务员属于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电子信息类涵盖了广泛的电子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考公务员难吗

人工智能(AI)考公务员的难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包括所需的知识储备、技术技能、竞争压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等。 人工智能考公务员的难度 知识储备要求高 人工智能涉及数学、计算机、机器学习等多个学科,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AI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考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这对许多考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技术技能要求 AI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考公务员有哪些岗位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时,有多种岗位可以选择,这些岗位通常要求具备较强的技术背景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些适合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公务员岗位及其详细信息。 数据分析师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分析师是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这类岗位需要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能,这些正是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强项。通过数据分析

2025-02-21 人工智能

硕士计算机技术 专业代码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的代码是085404 。这个代码用于区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具体介绍如下: 计算机技术专业代码 学术型硕士代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的专业代码是081200 ,通常考试科目包括英语一、数学一和专业课。学术型硕士更侧重于理论研究,适合有志于从事科研和学术工作的学生。 专业型硕士代码 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的专业代码是085404 ,考试科目通常包括英语二、数学二和专业课

2025-02-21 人工智能

考公务员专业代码

考公务员时,了解和使用专业代码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代码帮助考生确定自己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职位要求。以下是关于公务员考试专业代码的详细信息。 获取专业代码的方法 查看招考公告 每年公务员招考公告发布时,各招考机关都会列出招聘岗位的信息,包括职位名称、招录人数、所需学历、所需专业等信息。其中,专业信息一般以专业代码的形式列出。考生可以通过查看公告,找到自己所报考职位的专业代码。 公告是最权威的来源

2025-02-21 人工智能

计算机类17个专业代码大专

计算机类专业在大专阶段包括多个专业,涵盖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到高端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专业的代码、名称及其就业前景。 计算机类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列表 5102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510202 计算机网络技术 510203 软件技术 510204 数字媒体技术 510205 大数据技术 510206 云计算技术应用 510207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510208

2025-02-21 人工智能

考公怎么看自己专业代码

在公务员考试中,了解自己的专业代码是报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专业代码不仅帮助考生确定符合哪些职位,还能确保在报名和资格审查时准确无误。以下是关于如何查看自己专业代码的详细指南。 如何查看专业代码 查阅教育部专业目录 教育部制定了现行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包括《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考生可以通过访问教育部官方网站下载这些目录

2025-02-21 人工智能

计算机考公有优势吗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考公务员确实具有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岗位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上,还包括综合能力、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 岗位选择机会多 广泛的岗位需求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有广泛的岗位选择,包括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库管理等岗位。这些岗位几乎覆盖了政府部门的各个领域,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级到地方级单位都有需求。

2025-02-20 人工智能

智能公务员能实现吗

智能公务员的实现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政策和伦理问题。以下将从技术可行性、实际应用案例、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技术可行性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自然语言处理(NLP) :AI公务员利用NLP技术理解并回应民众提出的各类问题,提供准确解答。例如,深圳福田区的AI数智员工可以处理公文格式修正、执法文书生成等任务。 大数据分析

2025-02-21 人工智能

什么专业不能考公务员岗位

考公务员的专业限制主要是由于公务员岗位对专业背景和技能的需求。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时会发现可选的岗位非常有限,甚至无法报考。以下是一些不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及其原因。 不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 艺术类专业 艺术类专业如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在公务员招录中岗位较少。这些专业因其专业性和特殊性,通常不符合公务员岗位的需求。艺术类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艺术表演和教育,而公务员岗位更倾向于管理

2025-02-21 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考公务员岗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多个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关的公务员岗位。以下是关于可报考岗位、薪资待遇、就业前景和考试准备建议的详细信息。 可报考的公务员岗位 信息管理岗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擅长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和管理,适合信息管理岗位。这些岗位通常涉及大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信息管理岗位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背景和数据处理能力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能考公考编吗

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公务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务员岗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从数据分析到政策研究的多个领域。以下是关于人工智能专业报考公务员的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专业能否报考公务员 专业对口岗位 大数据管理与技术支持类岗位 :各级政府、公安、税务、统计部门的大数据分析或技术支持岗位,主要职责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算法设计、系统维护等。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类岗位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首次提出是在什么会议上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其概念的提出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了解AI首次提出的会议及其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I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首次提出会议 达特茅斯会议 1955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AI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达特茅斯会议不仅明确了AI的定义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由谁首次提出1950

人工智能(AI)的概念在1950年代开始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有多位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通常认为1950年是人工智能正式提出的起点。以下是关于这一时期关键人物的详细介绍。 阿兰·图灵 图灵测试 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发表了著名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提出了“图灵测试”来衡量机器是否具有智能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是谁首次提出的

人工智能(AI)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概念,是由多位科学家和学者在不同时间段提出的。以下将详细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首次提出及其后续发展。 人工智能术语的首次提出 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8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夏季研讨会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此次会议为期两个月,参与者包括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纳撒尼尔·罗切斯特和克劳德·香农等。 达特茅斯会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式诞生地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人类首次冲击是在哪年

人工智能对人类首次冲击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下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回顾。 第一次人工智能热潮的背景 计算能力的提升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基础,使得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成为可能。 理论基础的奠定 :图灵测试的提出和认知科学的兴起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理论支持,标志着AI研究的正式起步。 催生因素 科技进步

2025-02-2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报告是哪一年

人工智能(AI)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年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AI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报告的年份 2017年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这一年的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标志着AI技术开始进入国家层面的视野。2017年是中国AI技术快速发展的起点,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始取得突破。 2024年

2025-02-21 人工智能

几几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个名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这一术语首次被提出的具体年份是1956年。以下是关于人工智能术语起源和发展的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术语的起源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这次会议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起源,麦卡锡在会议上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目标

2025-02-21 人工智能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