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环境特点

安徽地理环境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地理位置与地形结构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邻江苏、浙江,北接河南、山东,西界湖北,南接江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由平原、丘陵、山地三级地貌构成,包含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2. 气候特征

    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亚热湿润,淮河以北暖温半湿润。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但山地多雨,平原少雨,易引发旱涝灾害。

  3. 水系与自然资源

    长江、淮河等五大水系流经境内,形成“水陆并行”的地理格局。境内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名山,以及丰富的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同时是重要的大米产区。

  4. 区域划分与地貌多样性

    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区域,地形复杂多样。皖南以黄山、九华山为特色,皖西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分水岭,沿江平原则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5. 生态与人文价值

    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高,保留大量珍稀动植物。黄山“四绝”、九华山佛教文化等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兼具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安徽地理环境特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95800.html

相关推荐

安徽的人文地理特点

​​安徽的人文地理特点集中体现为“三大文化带交汇、南北过渡生态、历史底蕴深厚”的多元融合格局。​ ​ 淮河与长江将全省自然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区域,形成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徽州文化并存的独特风貌,同时拥有黄山、巢湖等世界级自然遗产与徽派建筑、黄梅戏等人文瑰宝。 ​​地理过渡性塑造文化多样性​ ​ 安徽地处中国东部南北分界带,淮北平原的豪迈中原文化、江淮丘陵的楚风吴韵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且地形地貌多样的省份。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河南,北与山东接壤,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全省大致可分为三个自然区域: 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地理位置图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淮河横贯全省,‌地处华东腹地、承东启西 ‌,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重要连接点。全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地形呈现"三山一平原"格局 ‌(大别山、皖南山区、江淮丘陵与沿江平原),‌气候南北过渡明显 ‌,兼具南方湿润与北方干燥特征。 ‌经纬度与邻省 ‌ 安徽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接江苏、浙江,西连河南、湖北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滁州在安徽的地理位置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 ​,是全省的​​“皖东门户”​ ​,与江苏省接壤,​​地处南京与合肥两大都市圈交汇处​ ​,兼具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与合肥经济圈双重区位优势。全市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东西最长193千米,南北最宽150千米,​​东距南京仅50千米​ ​,西距合肥115千米,是连接苏皖两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冲。 ​​省际交界与邻市分布​ ​ 滁州东部自南向北与南京、扬州、淮安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歙县地理位置

安徽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 ,北倚黄山 、东邻杭州 、南接千岛湖 ,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发源地,兼具山地丘陵过渡带 的独特地貌与三省通衢 的区位优势。 自然地理特征 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黄山山脉为其北部天然屏障,新安江贯穿全境,形成“八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格局。 人文交通枢纽 历史上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连接皖、浙、赣三省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位置与范围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江西,南邻浙江、江西,北靠山东、河南。其范围包括16个地级市,省会为合肥市。 地理位置 东部沿海地区 :安徽东临东海,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部连接地带 :安徽位于我国中部,连接东部沿海与中部内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地形地势特点

安徽省地形地势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地形类型多样 全省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相间分布。平原占31.3%(含圩区),丘陵29.5%,山区31.2%,湖沼洼地8.0%。主要山脉包括大别山、黄山、九华山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8米。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自南向北呈三级阶梯分布:皖南山区(西南部)海拔500米以上,长江沿岸平原(中部)海拔20米左右,淮北平原(北部)地势低平。 区域分界明显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淮南属于安徽中部吗

淮南市属于安徽省中部,具体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确认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东邻滁州市,东南接合肥市,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接阜阳市,北与亳州、蚌埠交界。其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1°54′8″~33°00′26″,东经116°21′5″~117°12′30″,明确属于安徽省中部区域。 区域归属争议解析 地理特征 :淮南处于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兼具皖南山水与皖北平原特点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淮南属于皖中吗

淮南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2′45″~33°0′24″之间。它东接滁州市凤阳、定远县,南邻合肥市长丰县,西南与六安市寿县、霍邱县相连,西界阜阳市颍上县及亳州市利辛、蒙城县,东北与蚌埠市怀远县相交。从地理划分上看,淮南市属于皖中地区 ,因为它地处长江以北至淮河以南的区域。 我们需要了解安徽省的三大地理分区:皖北、皖中和皖南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淮南县属于哪个市

​​安徽淮南县属于淮南市​ ​,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皖中北部,东接滁州,南邻合肥,西连阜阳,北靠亳州与蚌埠。​​关键亮点​ ​:淮南县实为凤台县与寿县的统称,两者均为淮南市管辖的县级行政区,其中凤台县于1977年划入,寿县于2016年调整归属,共同构成淮南市“五区两县”的行政格局。 ​​历史沿革​ ​:淮南地区建置始于汉代淮南国,1952年正式设立省辖淮南市。凤台县原属阜阳专区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省地理位置优势

安徽省地理位置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区位枢纽地位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邻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接湖北、河南,北靠山东,是连接长三角、华中、华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价值。 交通网络发达 全省铁路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拥有京沪高铁、沪宁铁路等交通干线,合肥成为米字型高铁枢纽。江淮运河全线通航后,水运格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五纵六横”立体交通网。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地理知识点汇总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多样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知识点的汇总: 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安徽地处中国东部腹地,东邻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连江西,北靠山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安徽地形多样,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西部为大别山区,地势险峻;中部为江淮丘陵,地势起伏;东部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 大别山区 :位于安徽西部,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地理地貌融合了中国南北差异。 区位与边界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连江西,北靠山东,是华东地区与中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皖北平原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省地理位置简介

​​安徽省地处中国华东腹地,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沿江通海、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长江与淮河横贯全境,将全省划分为皖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形成“一省跨南北”的地理奇观,同时坐拥黄山、巢湖等世界级自然景观,是连接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枢纽。 ​​区位特征​ ​:安徽东接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是长三角向中西部辐射的“桥头堡”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十大湖泊排名

安徽的湖泊数量众多,不同榜单的排名依据和标准也存在差异。综合权威资料,以下是安徽较为公认的十大湖泊排名及相关信息: 一、主要湖泊排名(综合面积、知名度等) 巢湖 面积:770平方公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特点: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拥有三河古镇、滨湖湿地等国家级景区 大官湖 面积:189平方公里,宿松县重点湖泊,与黄湖合称“黄大湖” 特点:水利枢纽与生态旅游区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河流是流入湖泊还是流出湖泊

可以双向流动 关于河流与湖泊的水流方向,需要根据具体地理特征进行区分: 一、河流流向的多样性 外流河与内流河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如长江、黄河); 内流河 :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如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 湖泊与河流的双向关系 湖泊可流入河流 :如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前,会先流入青海湖等湖泊; 湖泊可流出河流 :如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通过河流流出。 二、湖泊的特殊类型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主要河流湖泊

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广泛,以下为综合权威信息后的核心内容: 一、主要河流 长江 特征 :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注入东海。 流经区域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2. 黄河 特征 :中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注入渤海。 流经区域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河流和湖泊是什么关系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水循环中相互依存、动态关联的自然水体​ ​。​​河流为湖泊提供水源和沉积物,湖泊则调节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二者通过水沙交换、能量流动形成复杂的生态互动网络。 ​​水源供给与水量调节​ ​ 河流通过地表径流将降水、融雪等水源注入湖泊,成为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而湖泊作为天然水库,能在丰水期蓄积过剩河水,枯水期释放存水,缓解旱涝灾害。例如长江与洞庭湖的“江湖关系”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河流湖泊是地貌吗

河流和湖泊是地貌的一部分,它们在地貌形成和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河流地貌包括侵蚀河床、河漫滩、堆积阶地等,湖泊地貌则由湖盆、湖水和水体性质构成。河流和湖泊通过地质作用(如侵蚀、堆积)和自然动力(如地壳运动、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 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侵蚀和堆积作用,例如侵蚀河床和冲积平原的形成。湖泊地貌则因地质构造运动、河流冲淤、冰川作用等而形成,如牛轭湖、堰塞湖等。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湖北境内的河流湖泊

‌湖北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贯穿全境,‌形成"千湖之省"的独特水系格局 ‌。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有4228条,‌湖泊数量曾达1066个 ‌(现存755个),水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10%以上。 ‌长江干流 ‌:自西向东横贯湖北1041公里,‌年径流量占全省过境水量的89% ‌,在宜昌段形成三峡水利枢纽,荆江段以"九曲回肠"的蜿蜒河道著称。 ‌汉江水系 ‌:长江最大支流

2025-05-08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