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目前管辖 15个镇 ,具体如下:
-
标准建制镇
府城镇、临淮关镇、武店镇、刘府镇、西泉镇、大庙镇、殷涧镇、总铺镇、红心镇、板桥镇、大溪河镇、小溪河镇、官塘镇、枣巷镇。
-
其他乡镇
黄湾乡作为乡级行政单位,不属于镇的范畴。
补充说明 :
-
部分早期资料曾提及“14个镇”,但根据2024年最新官方信息,已调整为15个镇。
-
该县还包含2个街道(中都街道、玄武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凤阳经济开发区)。
凤阳县目前管辖 15个镇 ,具体如下:
标准建制镇
府城镇、临淮关镇、武店镇、刘府镇、西泉镇、大庙镇、殷涧镇、总铺镇、红心镇、板桥镇、大溪河镇、小溪河镇、官塘镇、枣巷镇。
其他乡镇
黄湾乡作为乡级行政单位,不属于镇的范畴。
补充说明 :
部分早期资料曾提及“14个镇”,但根据2024年最新官方信息,已调整为15个镇。
该县还包含2个街道(中都街道、玄武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凤阳经济开发区)。
凤阳县城目前共有住宅小区114个,其中47个由物业公司管理,其余为业主自管或待完善管理机制。 小区数量与分类 :根据2020年府城镇政府公开数据,县城住宅小区总数达114个,包含已建成和早期老旧小区。其中,47个小区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剩余小区多依赖社区或业主自治,部分存在管理空白问题。 典型小区列举 :近年新建小区如凤凰城、皇城名居、长安花园等,以及在建的紫薇花园
凤阳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是古花铺廊街 和鼓楼附近 。以下是对这两个地方的详细介绍: 古花铺廊街 位置 :南北走向,街边店铺林立。 特点 :古花铺廊街两边古建筑群挨个相拥,颇有古风遗韵的味道。街北头紧接凤阳鼓楼,这座有“华夏第一谯楼”之称的明朝鼓楼与古花铺廊街交相辉映,给凤阳县城增添了古城韵味。 商业活动 :白天市民多聚集在古花铺廊街,热闹繁华。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再现了数百年前“谯楼归市”的盛景。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淮南市、蚌埠市、五河县等多个县市交界,是淮河中游南岸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东部与南部交界 凤阳县东接明光市,南连定远县,两地同属滁州市,形成紧密的区域联动。明光市以石英资源闻名,而定远县则是农业大县,三地共同构成皖东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西部与西北部交界 凤阳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其中蚌埠市是皖北交通枢纽,淮南市则以能源产业著称
安徽省凤阳县共有15个乡镇,包括府城镇、临淮关镇、武店镇、西泉镇、官塘镇、刘府镇、大庙镇、殷涧镇、总铺镇、红心镇、板桥镇、大溪河镇、小溪河镇、枣巷镇以及黄湾乡。凤阳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例如,大庙镇以石英砂资源闻名,而小岗村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 一、府城镇 作为县政府驻地,府城镇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
安徽蒙城属于皖北地区 ,这一地理区划基于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蒙城为何属于皖北地区。 从地理位置 来看,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处在淮北平原的南端。皖北地区通常指的是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而蒙城正位于淮河以北,毗邻淮北、宿州、亳州等典型的皖北城市。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蒙城在地理上属于皖北地区。 从历史文化 角度来看
凤阳未能划入蚌埠的核心原因在于历史沿革、经济自主性、文化认同与行政壁垒的多重制约 。尽管两地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但凤阳依托滁州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且民众对蚌埠的“资源虹吸效应”存在担忧,导致行政区划调整长期搁置。 从历史维度看,凤阳与蚌埠的行政分离始于1947年蚌埠设市,而1961年滁县专区的恢复使凤阳归属滁州成为定局。明中都的历史地位和小岗村的改革符号
截至2025年5月7日,凤阳县尚未正式划入蚌埠市。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当前行政隶属关系 凤阳县现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管辖,未发生行政区划调整。 历史调整尝试与现状 2006年有媒体报道凤阳可能划归蚌埠的讨论,但省民政厅明确表示未收到任何正式申报。 2021年蚌埠市政府曾就凤阳划入进行协商,但最终需国务院审批,目前无进展。 行政区划调整条件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此类调整需满足以下条件:
滁州凤阳县公务员待遇整体处于安徽省中等水平,月收入约5300-6000元,年综合收入约6-12万 ,具体因部门、职级差异浮动较大。财政局、民政局等核心部门待遇较高,年入可达8万左右,而基层岗位如乡镇公务员因补贴调整,实际收入与县直单位差距较小。公积金双边缴纳约2000-3000元/月 ,购房压力相对可控。 分点论述如下: 薪资结构 :基本工资+绩效+补贴构成主要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