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各段分界点如下:
-
上游与中游分界点
- 宜昌市 (湖北省):长江出三峡后进入中游,宜昌是上游与中游的自然分界点。
-
中游与下游分界点
- 湖口县 (江西省九江市):鄱阳湖汇入长江处,标志着中游与下游的分界。
补充说明 :
-
上游段(宜昌至宜宾)以峡谷多、落差大著称,包含通天河、金沙江等河段;
-
中游段(宜昌至湖口)流经四川盆地,多湖泊,形成“川江”;
-
下游段(湖口至入海口)水能资源减少,河网密布,形成“鱼米之乡”。
长江各段分界点如下:
上游与中游分界点
中游与下游分界点
补充说明 :
上游段(宜昌至宜宾)以峡谷多、落差大著称,包含通天河、金沙江等河段;
中游段(宜昌至湖口)流经四川盆地,多湖泊,形成“川江”;
下游段(湖口至入海口)水能资源减少,河网密布,形成“鱼米之乡”。
长江各段名称因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差异而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段: 上游(金沙江-宜昌) 金沙江 :因流经金沙江段得名,该段以金矿富集著称。 通天河 :位于青藏高原,因水流湍急、险峻地形得名。 川江 :贯穿四川盆地,因流经巴蜀地区得名。 上游 :自源头至宜昌,总长约4500千米,因落差大、水流急,自古舟楫不便。 中游(宜昌-湖口) 荆江 :因流经荆州地区得名,以河道蜿蜒曲折著称。 长江中游
长江由众多支流组成,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而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支流包括汉江、嘉陵江、雅砻江、沅江和乌江。这些支流共同构成了长江丰富的水系网络,支撑着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和文化发展。 1. 长江的主要支流及其特点 汉江 :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约1532公里,流域面积达15.9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之一。 嘉陵江 :流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水量丰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由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一、瞿塘峡(西段) 地理位置 :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官渡口,全长约8公里。 特点 :以雄伟险峻著称,两岸崖壁高耸,江水湍急,是三峡中最具挑战性的地段。 二、巫峡(中段) 地理位置 :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5公里。 特点 :以幽深曲折闻名
长江在不同地段有独特的名称,这是因历史、地理和文化差异形成的区域性称呼 。从源头至入海口,干流分段名称多达30余种,主要包含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等上游名称,中下游的川江、荆江、扬子江等更是广为人知。 源头至当曲口 称沱沱河,蒙古语意为“红河”,是长江正源,冰川融水形成,全长358公里。 当曲口至玉树巴塘河口 为通天河,藏语称“直曲”,因《西游记 》传说闻名,水流平缓
长江干流按水文和地貌特征划分为**上游(宜昌以上)、中游(宜昌至湖口)、下游(湖口至入海口)**三段,其中上游以峡谷急流为主,中游河道曲折多湖泊,下游江宽水深利于航运。 上游段 (河源至宜昌) 全长约4500公里,占长江总长度72%,流经高原、峡谷地带,包括通天河、金沙江及川江段,以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著称,三峡大坝即位于此段末端。 中游段 (宜昌至湖口) 长约950公里,河道蜿蜒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