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特色鱼种以经济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著称,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长江四大名鱼(传统名贵)
-
银鱼
- 形态细长透明,体长约7-10厘米,喜栖息于长江口近海。肉质细嫩,无鳞或具细鳞,是淡水鱼中的极品。
-
刀鱼(江鲚)
- 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需注意丝毛骨较多。春季洄游产卵,是长江三鲜之首。
-
鮰鱼(白戟)
- 长吻鮠体长显著,肉质肥美,可制鱼肚。鳔肥厚,是传统名菜的重要食材。
-
鲥鱼(时鱼)
- 侧扁长椭圆形,春季洄游产卵。清炖为佳,营养丰富,近年因环境恶化濒临绝迹。
二、现代经济鱼类
-
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草鱼广泛养殖,最大个体达40千克;鲢鱼、鳙鱼滤食浮游植物,常见于中上层水域。
-
胭脂鱼(亚洲美人鱼)
色彩艳丽,最大个体超40千克,分布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生长速度快但易受捕食威胁。
三、珍稀濒危物种
-
中华鲟、白鲟(已功能性灭绝)
中华鲟是长江“活化石”,白鲟曾为特有物种,因污染和过度捕捞灭绝。
-
胭脂鱼、圆口铜鱼
胭脂鱼色彩鲜艳,圆口铜鱼为长江独有鱼类,均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四、特色美食代表
-
河豚(泡泡鱼)
滔卵产卵后肉质鲜嫩,但需谨慎处理。人工养殖普及后较常见,仍属特色食材。
注 :部分鱼类(如中华鲟、白鲟)因保护政策禁止捕捞,仅存于人工保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