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最长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其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等8省区,形成覆盖19个省级行政区的庞大水系网络,被誉为“黄金水道”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上游段(江源至宜昌)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正源为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上游以金沙江段最为险峻,虎跳峡落差达210米,水力资源丰富。四川宜宾是长江干流正式得名的起点,上游流域面积占全江55%,但人口密度较低。 -
中游段(宜昌至湖口)
中游流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四省市,以荆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最为曲折,防洪压力突出。此段汇集汉江、湘江、赣江等主要支流,洞庭湖、鄱阳湖作为重要调蓄湖泊,支撑了流域内“鱼米之乡”的农业生产,水稻产量占全国70%。 -
下游段(湖口至入海口)
下游经安徽、江苏、上海,河道宽阔,芜湖以下可通航万吨轮。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核心,通过黄浦江等支流串联南京、苏州等城市,形成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群。长江最终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
流域经济与生态价值
长江流域贡献全国近一半粮食产量,拥有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航运量居世界内河首位。流域内的高原冰川、三峡库区、湿地湖泊构成重要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惠及北方亿万人。
提示:长江流域地图可清晰展示干流与支流的空间分布,结合海拔阶梯、气候带和城市群布局,能更深入理解其对中国地理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