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位于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最终注入东海。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与全球第三长河,长江在此形成喇叭形河口,江面宽度从上游的5.8公里扩展至入海口的90公里,年均流量达29300立方米/秒,是连接内陆与海洋的经济命脉和生态枢纽。
- 地理位置与形态特征:长江口从江苏江阴鹅鼻嘴延伸至入海口的鸡骨礁,全长约232公里,平面呈喇叭状。崇明岛将河口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主航道,北支因泥沙淤积逐渐萎缩。河口区由沙洲、浅滩和岛屿(如长兴岛、横沙岛)构成多级分汊结构,形成北港、南港、北槽、南槽四口入海的独特格局。
- 水文与生态意义:长江口受东海潮波影响,潮汐作用显著,泥沙沉积使河口持续向海延伸。这里既是中华鲟、刀鱼等洄游鱼类的关键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生物多样性丰富。
- 经济与航运价值:长江口深水航道深度达12.5米,支撑上海港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南槽、北槽均可通行万吨级货轮,是长江流域对外贸易的核心门户。
长江入海口的动态演变与综合利用,体现了自然力量与人类活动的深度互动,其保护与开发需平衡生态需求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