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位于上海市崇明岛以东的东海海域,是中国最大河流与东海交汇处,形成了世界罕见的"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独特地貌。这里既是黄金水道终点,也是东亚候鸟迁徙重要驿站。
-
地理位置特征
长江口呈喇叭状向东海展开,以崇明岛为界分为北支和南支。南支在吴淞口以下又分南北港,南港经九段沙后形成南北槽,最终形成四条入海通道。卫星地图上可见明显的泥沙沉积形成的黄褐色羽状水体。 -
水文生态价值
咸淡水交汇处形成约1160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输送4.8亿吨泥沙造陆。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深达12.5米,可供5万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支撑着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运转。 -
地标性分界点
北支入海口位于启东圆陀角(东经121°54′),南支主航道入海口在横沙岛东侧(东经122°15′)。长江与东海的实际分界线以122°30′E经线为界,该线以东属东海管辖海域。 -
动态变化特点
受潮汐和科氏力影响,入海口每年向海推进150米。崇明岛北侧水道已逐渐淤塞,南港成为主要航运通道。最新测绘显示,河口沙洲正以每年2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生长。
这片水域见证着长江携带的亿万年泥沙与太平洋潮汐的永恒博弈,建议使用卫星地图工具观察实时水色变化,枯水期(1-3月)能清晰看到水下三角洲的壮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