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于2018年正式全面加入长三角一体化,但早在2003年就已提出“融入长三角”战略,并通过分阶段吸纳16个城市逐步实现全域覆盖。
-
早期探索(1980-2003年)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通过纺织业技术协作与沪苏浙建立经济联系。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安徽沿江城市(如芜湖、马鞍山)率先呼应,为后续融入奠定基础。 -
战略提出与初步合作(2003-2010年)
2003年安徽省委明确“融入长三角”决策,合肥、马鞍山等市与江苏多地签署协议。2008年安徽省领导首次受邀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标志着区域合作升级。 -
分阶段扩容(2010-2018年)
2010年合肥、马鞍山首批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至2018年,安徽剩余7市(蚌埠、黄山等)被吸纳,实现16市全覆盖,完成“全面入长”。 -
国家战略升级(2018年后)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凭借区位优势(上海2小时高铁圈)深度参与产业分工,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的融入是渐进式过程,从局部协作到全域联动,最终依托政策与交通红利实现深度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