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结算付款条款的核心在于明确性、可执行性和风险规避,需涵盖支付方式、时间节点、验收条件及违约责任等关键要素,同时符合法律合规性与商业实操性。
-
支付方式与账户信息
明确约定现金、银行转账(需注明收款账户名称、账号、开户行)、支票或电子支付等具体形式,避免因支付方式模糊引发争议。例如:“乙方收款账户:XX银行,账号XXX,户名XXX”。 -
分阶段付款与时间节点
按工程进度或合同里程碑划分付款比例,如“预付款30%于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进度款60%分三次按工程量完成比例支付,尾款10%于验收合格后30日内结清”。需精确到具体日期或触发条件(如“收到发票后7个工作日内”)。 -
验收与付款条件挂钩
付款需以验收合格为前提,例如:“甲方应在收到乙方验收申请后15日内完成验收,逾期视为默认合格;验收通过后支付当期款项”。可附加第三方检测报告要求。 -
违约责任与违约金
规定逾期付款的罚则,如“每逾期一日按未付金额的0.05%支付违约金”,同时明确争议解决途径(协商、仲裁或诉讼)。 -
特殊情形处理
设计变更或不可抗力导致的费用调整,需约定调整公式(如“按实际工程量×合同单价”)及重新确认流程,避免单方主张无效。
提示:条款需与《民法典》及行业规范衔接,建议通过律师审核或参考标准合同模板,确保条款无歧义且具备强制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