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外审修改后是否需要再次送审,主要取决于修改幅度和学校规定。关键点包括:小修通常直接进入答辩环节,大修可能需二次送审;最终决定权在导师或学术委员会;答辩前需确认学校的具体流程。
-
小修与大修的区别
若外审意见为“小修”(如格式调整、语言润色等),多数高校允许学生修改后直接参加答辩,无需重新送审。但若涉及核心数据、方法论或结论的“大修”(如补充实验、重构逻辑),部分院校会要求修改稿重新送审,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
学校规定的优先级
不同高校对送审流程的要求差异较大。例如:- 部分985院校规定,无论修改幅度大小,均需导师签字确认后方可答辩;
- 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仅对大修论文启动二次送审,且由学术委员会投票决定。
-
导师与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导师通常拥有初步判断权,若其认定修改已满足要求,可直接推进至答辩阶段。对于争议较大的修改内容,学术委员会可能介入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复审。 -
答辩前的确认流程
学生应在提交最终稿前,明确向研究生院或学院教务核实流程,避免因程序问题延误答辩。部分学校要求提交《修改说明》并附外审专家意见回复。
修改后是否送审需结合修改内容与院校制度综合判断,建议提前与导师沟通并查阅学校最新文件,确保流程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