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需根据**单位和种类设置明细账,主要登记“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科目,用于准确核算借款的取得、利息调整及偿还情况。
-
明细科目设置
长期借款明细账通常按**单位(如银行名称)和借款种类分类,下设“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二级科目。其中,“本金”记录借款初始金额,“利息调整”反映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的差额,“应计利息”用于到期一次付息情况下的利息计提。 -
账务处理要点
- 借款取得时:按实际到账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借款—本金”,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 利息计提时: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区分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等)或费用化(记入“财务费用”)。
- 还款时:归还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利息根据付息方式冲减“应付利息”或“应计利息”。
-
核算注意事项
筹建期间的利息费用通常计入“管理费用”,分期付息与到期付息的科目选择需严格区分。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未偿还的本息总额,需定期与**方对账确保一致性。
通过规范设置明细账,企业可清晰追踪长期借款的资金流向与成本,为财务决策提供精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