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莫名其妙的催债短信,首先要保持冷静,确认债务真实性,避免回复或点击链接,必要时报警或寻求法律帮助。
-
核查短信真实性
检查发送号码是否来自正规机构(如955XX、1068/1069),内容是否包含具体债务信息。若短信模糊或来自私人号码(如13X、17X),大概率是诈骗或误发,可直接删除或屏蔽。 -
保护个人信息
切勿回复短信或点击链接,防止信息泄露。截图保存骚扰证据,通过手机管家拦截类似号码,或向12321举报中心投诉封号。 -
主动核实与应对
若短信提及具体机构,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确认;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核实债务。若无欠款记录,明确告知对方并要求停止骚扰。 -
法律手段**
若短信包含威胁、恐吓内容,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报警,要求追究骚扰者责任。持续骚扰时可委托律师介入,维护合法权益。
遇到此类骚扰,理性处理是关键。不轻信、不慌乱,合理利用屏蔽工具和法律途径,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