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公司上班却还一直报税

正常申报或虚假申报

关于离职后原公司仍持续报税的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正常申报情形

  1. 补发收入并申报个税

    若离职后公司因补发工资、奖金等实际收入而申报个税,属于正常纳税行为,无需个人处理。

  2. 离职手续未完成

    即使已离职但未办理工资结算或税务信息注销,公司可能因系统延迟或操作失误继续申报,可联系公司催促处理。

二、虚假申报情形

若公司未实际发放收入却持续申报,可能涉及以下情况:

  1. 虚增成本或收入偷税

    需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 线上申诉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如广西税务网)删除或申诉该笔虚假申报;

    • 线下举报 :向当地税务局或12366热线举报,提供公司名称、地址及虚假申报证据(如账册、劳动合同等)。

  2. 离职信息未及时注销

    若公司未在离职次月注销个人信息,可能导致持续报税。需联系公司财务或税务机关说明情况,要求补缴或更正。

三、注意事项

  • 申报时间影响 :虚假申报可能导致多缴税款,需在次年汇算清缴时申请退税;

  • 证据收集 :保留沟通记录、工资条、劳动合同等材料,便于后续申诉或举报;

  • 税务咨询 :若不确定情况,可咨询税务机关或专业律师,避免因操作失误加重损失。

若遇到公司拒绝沟通或处理不当,建议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不在公司上班却还一直报税》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21972.html

相关推荐

未在该公司上班却申报个税

身份信息泄露或公司违规 关于未在该公司上班却被申报个税的情况,可能涉及以下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可能原因分析 离职后原公司未注销或重复申报 若离职后原公司未办理税务注销或重复申报,可能导致工资薪金继续被代扣个税。 身份信息被盗用 企业可能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冒用身份申报个税,涉嫌偷逃税款。 新公司违规申报 可能存在新公司通过伪造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手段,违规为他人申报个税。 二、应对措施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人信息被别的公司拿去报税

向税务部门申诉或报警 当发现个人信息被其他公司用于报税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税务部门申诉 核查申报记录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税务局官网查询名下企业的纳税记录,发现异常申报可发起申诉。 提交申诉材料 需提供姓名、公司名、地址等基本信息,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等待税务部门核查。 权益保障 申诉不会增加税收负担,税务部门将依法处理涉税违法行为。 二、报警处理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莫名其妙挂了个公司有影响吗

‌个税莫名其妙挂了个公司确实会有影响 ‌,‌可能导致个税申报异常、影响个人信用甚至引发税务稽查风险 ‌。以下是具体影响和应对建议: ‌个税申报异常 ‌ 如果名下挂靠了未实际任职的公司,该公司可能以“工资薪金”名义虚假申报个税,导致你的年度综合所得收入虚增。‌超额部分可能被误计入应纳税额 ‌,需补缴税款或面临滞纳金。 ‌影响个人信用与权益 ‌ ‌征信风险 ‌:税务系统与征信挂钩

2025-05-08 会计考试

有公司给我偷偷申报了个税能索赔

​​若公司未经同意偷偷申报个税,您有权依法索赔​ ​。关键点包括:​​收集证据证明公司违规操作​ ​、​​协商或举报要求补缴税款​ ​、​​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损失​ ​。以下是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与权利​ ​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 》,公司代扣代缴个税需基于真实信息。未经授权申报属于违法行为,侵犯您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甚至可能影响信用记录。您可要求公司更正申报并赔偿损失。 ​​操作步骤​ ​

2025-05-08 会计考试

没任职过的公司给申报了个税

虚报身份或逃税 关于未任职公司申报个税的问题,可能涉及以下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可能的原因 公司申报错误 可能因财务或HR操作失误,将您的身份信息误报为员工并申报工资。 身份信息被滥用 其他公司可能盗用您的身份信息,用于虚增工资、费用以抵减税款。 历史遗留问题 若曾在该公司工作但已离职,可能因离职手续未办理完全导致信息未及时注销。 二、应对措施 联系公司核实 首先联系该公司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显示9000实发5000

个人所得税显示金额与实际到手工资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与累计预扣法 和专项扣除 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累计预扣法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即随着全年累计收入的增加,适用的税率会逐步提高。例如,若全年累计收入达到较高区间,税率可能从3%提升至10%、20%甚至更高。这种计算方式导致每月工资扣税金额的变化,从而使得实际到手工资与税前工资出现差距。 2. 专项扣除的作用

2025-05-08 会计考试

别的公司用我的名义申报个税后果

罚款、补缴税款、法律责任 如果其他公司冒用您的名义申报个税,可能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一、税务处罚 对公司的处罚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公司冒用他人名义申报个税属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对单位处以 2000元以下罚款 ;若情节严重(如涉及金额较大、多次违规等),罚款金额可提升至 1万元以下 。 对个人的直接影响 由于个税申报错误,您可能面临 补缴税款及滞纳金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收入与实发工资不符违法吗

不一定违法 个税收入与实发工资是否违法,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合法情形 扣除项目差异 个税计算以税前工资为基数,扣除社保、公积金等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后为应纳税所得额。若扣除项目设置合理,可能导致申报收入与实发工资存在差异。 收入构成不同 申报收入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应税项目,而实发工资仅指税后金额。例如单位代扣的水电费、房租等未实际发放但计入申报收入。 税收优惠政策

2025-05-08 会计考试

申报个税跟实发工资不一致违法吗

不违法,但需合规操作 申报个税与实发工资不一致是否违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不违法的情形 正常代扣代缴 企业按税法规定以 应发工资 (未扣除社保和个税前)为申报基础,实际发放时再扣除社保和个税。只要申报时遵循了税法规定,即使实发工资低于申报工资,也不属于违法行为。 申报时间差异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工资薪金所得以 实际发放时点 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app工资比实际高太多

个税APP上显示的工资比实际工资高,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专项扣除未申报 :个税APP上显示的工资是未扣除专项扣除(如五险一金、子女教育、住房**利息等)的应纳税工资,而实际工资是扣除了这些专项扣除后的到手工资。如果您没有在个税APP上申报专项扣除,就会导致APP上显示的工资比实际工资高。 公司未及时申报 :如果您的公司没有及时在个税APP上申报您的工资薪金信息,或者申报的信息有误

2025-05-08 会计考试

报税15000实发5000

报税显示15000元但实发仅5000元,通常由税前扣除项目(如社保、公积金)、税务误报或企业违规操作导致,需及时核查工资明细并依法**。 常见原因分析 社保与公积金扣除 :应发工资15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应税基数可能大幅降低,导致实发减少。 税务申报错误 :企业财务可能误填税前收入,或系统默认累计减除费用(如每月5000元)计算偏差。 违规操作风险 :部分企业为降低税负虚报高收入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申诉后让我撤诉私了

​​个税申诉后若被要求“撤诉私了”,需明确这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 根据规定,申诉受理后原则上不可撤销,但若双方达成和解且申诉未进入处理阶段,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线上撤销;若已受理则需前往税务大厅办理。​​关键点在于:申诉权是法定权利,税务机关无权强制撤诉;和解需自愿且证据充分;误操作需及时配合单位提供证明材料。​ ​ 申诉撤销的具体操作分两种情况: ​​线上撤销​ ​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被冒用私了赔多少

个人所得税被冒用后,赔偿金额通常根据被冒用行为的性质和损失程度确定。如果涉及虚假申报,税务机关会要求补缴税款并可能处以罚款。冒用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若因冒用行为造成个人信用受损,还可要求民事赔偿。建议发现冒用后及时通过个税App申诉并报警,以便维护自身权益

2025-05-08 会计考试

没在这个公司上班被报税

向税务部门举报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若您未在某公司上班却被其申报个税,可能涉及以下法律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虚开发票或偷税漏税 公司可能通过编造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手段虚增人工成本,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若涉及金额较大,可能触犯《税收征管法》及相关刑法规定。 个人信息被冒用 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获取并用于税务申报,导致信用记录受损或面临其他法律纠纷。 二、应对措施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被冒用一般赔偿多少

5000元 关于个税被冒用的赔偿金额,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参考以下要点: 一、直接经济损失赔偿 基本赔偿标准 若因个税被冒用导致多缴税款,可通过以下方式索赔: 差额补缴 :向税务机关申请追缴多缴的税款及滞纳金; 赔偿限额 :若因信息泄露导致第三方权益受损(如冒用身份申请公租房),可要求赔偿实际损失,但需提供充分证据。 特殊案例参考 曹先生因身份证被盗用导致年收入虚高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被冒用申诉公司删除就完了吗

个税被冒用申诉后,即使公司删除了虚假申报记录,仍需配合税务机关处理后续事项。具体影响及建议如下: 税务处理要求 申诉成功后,需补缴因虚假申报产生的税款及滞纳金。若涉及偷税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税务机关可能要求提供银行流水等证明材料,以核实虚假申报情况。 法律追责途径 若公司拒绝赔偿或继续侵权,可通过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及消除影响。 需注意,若公司已被列入黑名单或注销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人所得税被别的公司虚报怎么办

个人所得税被别的公司虚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向税务机关申诉 ,要求更正虚假申报记录,同时可举报涉事公司偷税行为。根据税法,虚报个税的公司将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而个人需主动**以避免信用受损或税务风险。 1. 核实并收集证据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税务局官网查询收入明细,确认被虚报的金额、时间及公司名称。保存截图、工资流水等证据,作为申诉依据。 2. 向税务机关申诉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税被冒用怎样要求公司停止这个行为

根据权威信息源,要求公司停止个税冒用行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行政投诉与申诉 向税务机关投诉 提交《异议申诉申请表》,调取申报明细,明确要求公司删除虚假记录并提供银行流水证明。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申诉,选择“曾经在职”或“从未在职”类型,提交身份证明和税务信息。 公安与税务联动 若公司拒不配合,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向上级税务机关投诉或举报,要求其介入调查。 二、法律途径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人信息被冒用缴税如何彻底消除

个人信息被冒用缴税可能涉及‌身份盗用 ‌和‌税务欺诈 ‌,需‌立即向税务机关举报 ‌并‌申请更正纳税记录 ‌,同时‌报警留存证据 ‌,最终通过‌法律途径 ‌彻底解决问题。 1. ‌核实冒用情况 ‌ 登录税务局官网或APP查询个人纳税明细,确认被冒用的税种、金额及申报单位。 对比工资流水、社保记录等,排查异常申报信息(如虚构收入或企业挂靠)。 2. ‌向税务机关申诉 ‌ 携带身份证

2025-05-08 会计考试

个人所得税被别人冒用后果怎么样

个人所得税被他人冒用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后果如下: 一、财务与信用损失 收入证明失效 :无法作为**(如购房、购车)或劳动纠纷中的收入依据,影响信用评估。 税务负担增加 :冒用者可能通过虚假申报获取减免或退税,导致实际应缴税款增加,需补缴滞纳金。 征信受损 :因漏报或错报税款,可能被列入税务黑名单,影响未来申报信用。 二、法律责任风险 行政处罚 :冒用者可能面临补税

2025-05-08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