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十五讲》是凌继尧所著的通识教育教材,系统梳理了美学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实践应用,内容涵盖美的本质、审美能力培养等核心议题。以下是主要内容的梳理:
一、核心内容框架
-
美学基础概念
-
探讨美的起源(如宇宙、数学和谐)、本质(理式说、价值论)及种类(艺术美、自然美),结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思想展开。
-
分析审美与美感的关系,通过“美是理式”等命题,批判理式主义的局限性,并提出“美是价值”的现代解释。
-
-
美学历史发展
-
梳理古希腊哲学(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美学思潮(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强调美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
-
重点分析中国近现代美学成就,如朱光潜、宗白华等学者的理论贡献。
-
-
审美能力培养
-
阐述审美距离与移情理论,探讨艺术创作中的美学问题(如《持矛者》的形体美)。
-
强调美学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创造力。
-
二、特色与价值
-
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如《大希庇阿斯篇》《兰亭集序》)阐释美学理论,提升读者审美修养。
-
跨学科视角 :整合哲学、艺术、文学等多领域知识,形成系统化通识教育体系。
-
权威性与时效性 :基于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体系,结合最新学术研究,适合高校教学及普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