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国古代对一年十二个月的雅称,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正月的雅称
-
孟春 (正月为春季首月)
-
寅月 (农历正月)
-
正月 (通用名称)
-
元月 (与正月同义)
-
端月 (秦朝避讳改称)
-
柳月 (因正月插柳习俗得名)
-
新正 (农历新年)
-
开岁/献岁 (新年伊始)
二、二月的雅称
-
仲春 (春季第二个月)
-
杏月 (因杏花盛开得名)
-
如月 (万物复苏象征)
-
花朝 (农历二月)
三、三月的雅称
-
季春 (春季末尾)
-
桃月 (桃花盛开期)
-
姑洗 (古代天文观测术语)
四、四月的雅称
-
孟夏 (夏季开端)
-
槐月 (因槐花开放)
五、五月的雅称
-
榴月 (石榴花盛开)
-
蒲月 (菖蒲生长)
六、六月的雅称
-
夏至月 (夏至所在月)
-
暑月 (夏季炎热)
七、七月的雅称
-
孟秋 (秋季开端)
-
兰秋 (兰花盛开)
八、八月的雅称
-
仲夏 (夏季中期)
-
桂月 (桂花飘香)
九、九月的雅称
-
孟秋 (秋季首月)
-
白露月 (白露节气)
十月的雅称
-
仲秋 (秋季第二个月)
-
寒露月 (寒露节气)
十一月的雅称
-
季秋 (秋季末尾)
-
霜月 (霜降节气)
十二月的雅称
-
腊月 (农历十二月)
-
冰月 (冬季寒月)
-
大吕月 (古代音律术语)
补充说明
-
节气相关 :部分月份与节气结合,如正月包含“元阳”“初月”等节气名称。
-
文化内涵 :雅称多与自然现象、农事活动相关,如“桃月”源于桃花盛开,“柳月”因插柳习俗得名。
以上名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部分称谓至今仍被使用(如“正月”“柳月”)。